日前,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王鹏在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力争全年新建5G基站60万个,总数超过200万个。 目前,中国5G基站累计数量为185.4万个,其中第二季度新增基站近30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4亿多家庭的能力,实现县有5G,村有宽带全国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达到19个,网络时延和丢包率大幅下降5G和千兆光网络融合应用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延伸,5G应用案例突破2万个 中国的5G应用依赖于超高清视频等高流量,以增强移动宽带服务,大规模物联网服务,以及无人驾驶和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延迟和高可靠性连接服务的典型应用场景在自主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它们正呈现出快速扩张和逐步深化的特征从应用领域来看,呈现出点线面交织,多领域交叉应用的特点从民用语音通信扩展到生产应用,特殊应用等行业应用领域,相互交织,形成5G应用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 产业融合赋能加速落地 目前,5G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超出预期,5G商用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从试验向全面铺开快速发展4G到5G的过渡期短,发展速度快吴琦认为,从5G应用创新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探索和完善5G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构建5G应用生态圈,打造5G+工业互联网等典型应用场景 根据消息显示,目前,第二季度新增5G+工业互联网国家建设项目700个,总数超过3100个,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基本建成,全国顶级节点日均解析量大幅提升,达到1.5亿次二级节点覆盖全国29个省份34个重点行业,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平台超过150家,入选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28家,其中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7900万,工业app数量超过28万 不仅如此,目前,工业互联网融合赋能加快,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进入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的速度继续加快,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行业赋能,分配,智力赋能的作用日益凸显 目前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较弱制造业龙头企业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它们通过集聚效应,在一定区域内形成支柱产业集群,突破制造业上下游的数字鸿沟,发挥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帮助行业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配套企业实现高效供给虽然很多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主动引领的意识,但是仅仅基于降低成本这一因素来推动其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没有充分发挥支撑企业的引领作用,还没有与支撑企业形成协同发展的态势吴琦针对工业互联网领域仍然存在的困难表示 王鹏表示,未来推进工业互联网升级,将从聚焦产业关键环节,提升创新能力,聚焦转型关键领域,拓展产业应用,聚焦应用生态,加强供需连接三个方面努力。 具体来说,将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聚焦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创新应用,设备平台安全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标杆工程,制定一批急需标准,推广一批标志性成果同时,加快重点行业5G全连接工厂建设,加快5G从生产辅助环节向核心环节拓展,推进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创新载体布局,加快规模化应用推广,由行业组织编写应用参考指南和安全防护指南,为企业提供指导 突破卡脖子的关键区域 事实上,伴随着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的深入,在建项目已经超过3100个,其中第二季度新增项目700个伴随着智能制造工程的实施,孵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6000家,覆盖90%以上的制造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R&D,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和75.1%,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进一步加快 与此同时,上半年,网络购物,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均有所加快,数字产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1—6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互联网四个行业总收入超过10万亿元,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工业韧性持续增强 中国数字经济整体规模大,应用场景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我们的数字经济是消费级数字经济,以消费娱乐为主,生产基地和生产性服务较少因此,5G和工业互联网都是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特别是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5G+产业互联网’将是从消费互联网到生产互联网,从消费数字经济到数字与现实融合,两个产业融合,两个产业融合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数字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卡脖子的技术应用和创新 针对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存在的问题,吴琦还强调,发展数字经济要继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如芯片,工业软件等被卡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努力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的同时,将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权,突破一批瓶颈关键领域,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生态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针对行业应用的需求,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拓展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培育一批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大中型企业融合发展格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